183Aaros.eth

183Aaros.eth

Founder of @leaponchain |Building #Onchainomics | Core contributor at 🀄 BanklessCN& 🏴 @BanklessDAO & @BanklessAcademy | Research Analyst |Crypto 2018

拉康派精神分析:Web3 分析新視角

611969ba5b2ddde6dd5887a162cf203f

當你看到這些 BAYC 的猴子,你在想什麼?

是 1 BAYC JPEG = 200 ETH 且 1 ETH = $2000 的腦內貨幣價值迅速計算?未來 NFT 藍籌市場能否重回牛頂?還是對自己持有的其他藍籌 NFT 充滿信心 / 失望?各位投資家們可以先別急著衝到 NFT 價格分析的兔子洞裡,讓我們緩一緩,回到當下、回到我們自己。

在看到這個圖片符號之後,你的腦子生成了什麼樣的景觀?去看看你腦子裡自动生成的東西,就像生成式圖像 AI Stable Diffusion 圖生圖的隨機出圖一樣,只不過這次是反過來。

挖一挖你的前意識與無意識:看看你的腦子裡想的東西,它們是如何由 BAYC 的圖生成了你腦子裡的價格圖、“一種生活方式”、“有錢”,而你又是如何把這些腦內景觀重新轉化為意識可以理解的提示詞,並得以表達出來的。富有、有錢、抽象、dope、real,或是前幾年大火的嘻哈元素殘存記憶 BApe …

同樣的,當你打開 The Sandbox 的地圖, 無數的 memes、logo、icon 充斥衝向你的大腦。

f9b63ed96dc963edfd9964727875706a

生活中的符號界消費#

在今天,符號界構成的景觀是隨處可見的。

當你踏入大型高端購物商場時,你會被那如同羅馬時代巴西利卡般宏偉的建築所吸引。這種設計不僅令人驚嘆,更是人類創造力和資本的奇蹟。儘管這裡是一個明顯的資本概念,但在我們的腦海中,它卻是一首對人類創造力的頌歌。

隨著你的腳步,一陣清香不溫不火、不緊不慢的侵入你的意識。你仿佛置身於紐約曼哈頓高層公寓的落地窗街景、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咖啡香氣和米蘭時裝周的時髦感中。你不自覺地想象著自己站在倫敦塔的頂端,俯瞰著整個城市。

此時,悠揚的輕音樂也開始撫摸著你的聽覺系統。你從對人類創造力的驚嘆和對香氣的迷戀中緩過神來。各種奢侈品牌的符號接踵而至,閒暇與財富在這裡得以平等交織。你知道,你終於可以和他們一樣,在這座巴西利卡裡享受自己的消費慾望了。

這些免費的、對美學秩序的崇拜,一種消費主義的景觀,氣味、聲音、圖像、各種激發慾望的符號滲透進來,無孔不入。

而這就構成了我們今天的符號消費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們的消費不僅是為了滿足物質需求,更是為了滿足精神需求 —— 塑造自己的社會地位、身份認同,一種繞著虛無轉圈並自以為找到身份認同逃離的方法。

向想象界的邁進#

要進一步了解這種符號的力量,我們可以回到三界理論的提出者 ——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拉康基於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卻與佛洛依德有很多根本上的不同),他提出理論諸如鏡像階段(mirror phase)等學說對當代精神分析、左翼哲學理論有著重大影響。

拉康最出名的莫過於其三界理論 —— 將世界分為 “實在界”、“符號界”、“想象界”。今天我們主要說說符號界與想象界。關於想象界,知名拉康派學者 Bruce Fink 在《拉康論愛 —— 對拉康研討班 Ⅷ 的探索》一書中如此解釋:

拉康之所以稱其為想象,並不是為了突出幻覺這一維度,即並不真正存在的維度,而是為了強調圖像(image)對人類以及動物界的重要性。拉康的寫作立足於廣泛的學科領域,不局限於精神分析,而是涉及實驗心理學、行為學、人類學,甚至是光學。在探索圖像對人類可能發揮的塑造性作用時,拉康參考了比上文更接近我們的物種 ... 黑猩猩顯然與鏡中自己的圖像玩了一會兒,但並不對此著迷,也沒有欣喜若狂 —— 它們很快就耗盡了拉康所說的 “圖像的無用性(無意義、空虛)” 並轉而注意別的東西。

人與動物在這個例子中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會對無數的圖像著迷並反復的著迷。這種追求是永無止境、永不停歇的,消費者並不只是追求圖像本身,而是在追求圖像背後的 “原樂(Jouissance)”。當然,今天我們不會如此深入的討論 “原樂” 這一概念。如果你覺得複雜,將其理解為佛家哲學中的執念,或是積極心理學中的欲望(desire)也未嘗不可。

一個新的 Web3 分析視角#

我們可以做一個思維實驗,如果我們將實在界、符號界屬性強的商品與絕大部分基於實在界的聯繫剔除、斷開,會是一個怎樣的未來?可以說,今天的二次元、電子遊戲也有這樣的能力,但與實在界的差距還是太大了,實在界的暴力仍在提醒你這不是真的。正如很多 “普通人” 尚未掉入電子遊戲兔子洞時的第一反應:畫面 / 遊戲不夠真實。

將這種圖像化的景觀連成一個毫無裂縫的面 —— 從意識形態化、基於現實的符號界消費轉向整全的、毫無破綻的圖像化消費,在元宇宙的幫助下將得以可能。而且這也無需完全基於 VR/MR/AR,只需要讓實在界創傷更無處可尋即可。圖像更豐滿、愛慾更空轉,創傷縫隙也會變得更小、更無處可尋。

如同《黑鏡(Black Mirror)》第一季第二集《Fifteen Million Merits》的故事一樣:這一集講述了一個現實中活生生的人生活在虛擬化現實世界中的故事(可以理解為混合現實(MR)的世界)。人們在這個世界中通過觀看廣告、踩運動單車發電攢 token,用 token 來購買生活必需品和娛樂活動。主人公攢了幾百萬個 token 之後,決定花費 token 參加選秀節目,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在選秀節目中,他遇到了一個女孩,兩人相互喜歡,但是女孩最終為了成為一個色情明星而放棄了自己的真實夢想。主角決定反抗這個虛擬世界的體制,但最終也被迫加入到這個體制中。

adecc5d80207066ece954d5a4682790a

當我們把這個故事肢解,我們能看到很多有趣的東西:

🪙 主人公攢了幾百萬個 Token;
📺 躺在床上想睡覺時也要被強制觀看廣告,“你的時間非常值錢”;
💰 廣告中播放的是心愛之人在被物化以及物化自己、出賣肉體和靈魂;
🚫 這個世界本就如此,所有人無處可逃;
🏗 所有人雖然不幸福,也在為這個想象界的世界添磚加瓦 “出一分力”;

看起來是不是有點眼熟?

這種對實在界創傷的解構、虛無化,可能也將如《黑鏡》裡主角看到廣告後的反應一般 :創傷雖然就在那裡,但人不自覺的因為現實的無力 —— 精神現實上的沒有力氣、沒有剩餘,不可避免的進入空轉的愛慾、去追尋永遠無法獲得的原樂。不是我要改變這個系統,而是我要進一步異化自己加入這個系統。

所以大多數時候,meme coins 本身的 utility 沒有人在乎;JPEGs 的項目方是否在做事重要,但並沒有那麼重要;元宇宙是否能 “賦能” 實體經濟也不那麼重要,供給與需求並不總需要在明面上一一對應,尤其是在後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這往往被稱之為 “溢價”、“信仰”,或是別的什麼精神結構上的東西。

重要的不是創作者想表達什麼,也不是項目方想做什麼,我們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前意識和無意識生成了什麼。基本面分析固然重要,但從精神結構出發去看待這些話題,我們能發現更多千絲萬縷的聯繫和分析路徑。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